当前位置:首页 > 警营文化 > 警界英豪

“寻亲哥”:陆高升

人物名片:陆高升,温岭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副中队长,从警7年,荣获嘉奖两次,台州市公安局信息应用能手,温岭市平安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        

“我们找了很多地方,没想到原来你一直在这里。”抱着失散了整整7年的儿子,来自温岭市滨海镇的一对夫妇泪如雨下。她们的儿子是一名哑巴,28岁。3天前,陆高升在温岭新河福利院通过人像比对找到的,经与家属联系,各方信息吻合,确定后,423日下午,哑巴父母高高兴兴地接走了儿子,这个家庭从此团圆。

 亲人重逢的场面,陆高升短短一年内就看了14次,但每次都心潮澎湃,不能自己。

陆高升,1987年出生,在温岭市公安局做法医7年。除了本职工作,他还从去年开始,尝试用专业技术进行公益寻亲。

一年间,他为14人找到了亲人。这14人,都有点特殊。

他们,年龄大的70多岁,小的只有10多岁,有的失智,有的失聪,不记得家在哪里。

他们,落脚在救助站、福利院,有的漂流在外二十多年,户籍中找不到他们的名字。一旦终老,他们只有一个“无名尸体”的标签。

人海茫茫。他们,就像浮萍。这个特殊群体,就是流浪人员。

(二)

让时光倒回20163月。那时,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,陆高升和同事协同温岭市救助站,对辖区身份不清人员进行信息采集。抽血、采集指纹,拍了照片。

101名流浪人员,落脚在城南好德托老中心、滨海托老中心、温岭精神康复医院、南方精神病康复医院等地。在这些临时的家,他们吃穿不愁,但没有亲人相伴。

流浪人员那呆呆傻傻的表情,那黯淡失神的目光,深深刺激了陆高升。在做好信息采集后,他萌发了新的念头:能不能依托公安DNA和指纹数据库,帮他们找到家人呢?

有了帮流浪人员寻亲的念头,陆高升决定试一试。

在同事的帮助下,他将公安、民政部门的资料一一拼凑起来,尽量完善101人的信息。

陆高升考虑再三,决定在“温岭刑科室”微信公号推一条信息,把这些人的情况公布出去。在同事帮助下,去年421日,一条名为《我想回家,请帮帮我吧》的微信,被推送出去。

第二天,陆高升还在杭州出差,同事就打电话告诉他一个好消息:“林菊飞被认领了!她家人打电话来了,明天来领人。”

陆高升激动了,微信寻人竟然有用!

(三)

44岁的林菊飞是黄岩人。2013116日,神志不清的她从黄岩出走,浑浑噩噩一路向南,两天里从黄岩走到温岭市泽国镇株松村。几经周转,她被送到救助站。时间在懵懂与无奈中,过去了3年多。

陆高升和同事推送的微信,经网友多次转发,被林菊飞的亲人看见,他们认出了走散的亲人,迫不及待拨通了微信上的联系电话。林菊飞的母亲在见到女儿的一刻,忍不住失声痛哭。一向排斥外人的林菊飞,也在见到亲人的一刻,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
初次替人寻亲成功,陆高升和同事备受鼓舞。他们拿出了公安刑侦人员的看家技术,用上了DNA比对、指纹比对和人像比对三大“利器”。

(四)

101名流浪人员的DNA信息入库后,陆高升在全国公安DNA库成功比对上一条信息。这次,来自安徽滁州的老杨,在温岭南方精神病康复医院,找到了失散22年的儿子。

1995年,小杨因感情问题受了刺激,离开滁州老家到马鞍山,下火车后走失了。父亲老杨赶到马鞍山找了21天,鞋子磨破了好几双,自行车两个轮胎都骑爆了。最后,还是心灰意冷地回了老家。

去年3月,女儿建议老杨夫妇去公安机关采血登记,将DNA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数据库。一个月后,小杨的DNA信息也进入全国公安数据库。他们,相遇了。

带着小杨离开温岭之际,老杨拉着陆高升的手说:“恩人呐,谢谢啊!没有人民警察,我不可能跟儿子重逢啊!”

四川的,仙居的,温岭的,14位流浪人员,在陆高升和同事帮助下,找到了回家的路。

随着社会认可度的提高,陆高升和同事将迎来更多的麻烦事,慕名而来的寻亲者,将增加他们的工作量。

陆高升没想那么多,他说:“最打动人心的就是亲人久别重逢,为了这份感动,我一定要把这件实事一直做下去。”